郭全华安徽作协会员,安庆太湖县作协主席。首届大别山十佳诗人,曾获安庆市第二届文艺奖。习诗,偶见散文小说。在《诗刊》《中国诗歌》《星星》《诗选刊》《北京文学》《诗歌月刊》《芒种》《安徽文学》《西藏文学》《厦门文学》《牡丹》《小说月刊》《天池》《中国校园文学》《散文诗》《野草》《鹿鸣》等和《检察日报》、《羊城晚报》、《扬子晚报》、《中国纪检监察报》、《中国国土资源报》、《湖北日报》、《四川日报》、《天津日报》、《西藏日报》等纸媒报刊发表诗文1000余件,获奖二十余次,入选各种选集三十余次。曾出诗集《五季书》(2006.7)、《那一朵火苗》(2015.1),自印《郭全华2007诗歌精选》《三十七度爱》。
微信号:xe2ccx
推荐语:经常会很佩服写长诗或者组诗的人:把诗写成女人的超短裙固然不容易,同样把诗写成女人的长头发也很不容易;一种需要冒险,另一种需要忍耐。但往往我也会对某些长诗或者组诗产生怀疑的态度,怀疑它们被写得很水:因为很多时候,我看到某些长诗或者组诗不过是把排比等修辞方法用到了极致;要么就是为了获奖,把几首毫不相干的短诗硬凑在一起,看似庞大,往往却是大而无当。反正就是如果长诗或者组诗写得好,确实能把人镇住;如果写得不好呢,那就越发显得写作者的表达功底很差。郭全华先生的这首组诗,首先说,不是繁殖修辞,也不是拉郎配,从根本上杜绝了写作上的不负责任和偷懒取巧,它具备了组诗的基本要素:多点多面展开、前后左右合围。他写到了生活的很多方面,写了情怀和态度,有现在、有此刻、有过去、有未来,一个在意生活的人,最终还是打算要与生活本身和解;因而说,诗人郭全华,是一个真实的人。
郭全华组诗
树叶安静下落(组诗)
偌大的山林,都是落叶的
它们悠闲地飘零
把用不完的阴影压在底下
越积越厚
它们看淡了一切
你眼里的绿转化为地底的火
心中有灯,再大的腐烂
也是温暖的
这座山不曾受过风寒
雾霭来过,野兽来过,人来过
重要的是他们都走了
树叶可以安心地下落
我就在树的旁边
阳光落在树梢头,一只蚂蚁
在树根下张望。似是而非的人声
绕树三匝。唯有清风
不做停留
透过一扇窗,我把这棵树
看得一清二楚
我想跟树说点什么
又不知说什么
我回避烈日,不允许蚂蚁
打扰我的身体。努力排除
纠缠不清的哗哗声
我取树的绿,树从不打探我的去向
终于看不到人
终于看不到人
我在一棵树前停下
我撤下树的一根枝条
把自己放进去
就算有人路过
也不会发现这棵树与先前的区别
更不会辨认出树的晃动
是我所为
在树上,山脉变得低矮
城市显得很茫远
所有的奔忙,繁华,喧嚣
都只是起伏的雾霭
植一棵树
窗外的青山依然青着
空旷的地方依然空旷着
植树节也依然是植树节
我都有些老态了
对面的人说,你该植一棵树
我确实该植一棵树
人到中年,养分过剩
施肥,浇水,修剪
看岔口上开出童年,青春
看叶脉上流动风雨
植一棵树,植一棵树
在自己身体里植一个自己
多少年都需要乘凉
多少人都在砍伐
垂垂老矣,我用不完自己
在太湖住下来
乌云走后,太湖重新露出光芒
长河水在快走中扬起波浪
大龙山泛起汹涌的绿意
目力所及,都是诚实的美
我决定不再想去都市的事
去铁路边散步的我
与穿太湖而过的高速路极不相称
但呼啸而过的哐当与轿车
被极速匆匆扯走前
却把惊艳的眼神投向了我
我也可以静静地站立
远看一棵草,近看一棵树
在众多个性张扬的草木之间
我就像一条小凳子
过往太湖的人,累了找我
秋风
落光了叶子的树林格外干净
夏日繁茂的叶子多么脏乱
迅猛的生长多么沉重
此刻,干净多么旷远阔大
被风刮起的远不止落叶
还有成群的鸟
它们仿佛另一群叶片
齐刷刷返回到树枝
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树木
千年不朽。风打扫过的林木
有更远的大地。悬挂过鸟鸣的枝头
有更高的天空
端午节是昨天的事
昨天,大家聚在一起
吃粽子聊节日,碰杯尖叫
今天,我又见到这些人
全然没有昨日的表现
我们记得昨天的事情,但没人提起
很多历史大事都在历史里呆着
我们在自己的生活里来去
重新找个理由,就可以故伎重演
相互填空,制造欢喜
小时候的事
小时候,看着门前的河水往前流
我老是想,得有多大的池塘才能装
每到下雨,我就担心地说
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你们得加紧筑堤坝
如今,面对人满为患的世界,一想起小时的这一幕
我就忍不住笑。我为什么老是想起这一幕呢
我陷入沉思。童年时一定发生过更多
比这有趣的事,我为什么想不起
老屋
瓦片必须是黑的
墙体是斑驳的
窗是破旧的,门是吱呀的
影子是灰暗的
气息是微弱的
日子是冷淡的
床单是单薄的
但飘过的云彩是美丽的
刮过的风是清新的
墙根的草是安逸的
夜晚是干净的
灯光是古典的
屋檐落下的雨水是清亮的
蜘蛛网是最完整的
远去的自远去
留下的终留下
我还想做的事情有很多
我还想做的事情有很多
世界很广阔,人的一生打探不完
我看到的、完成的永远是少数
感恩会弥补心头的遗憾
我磨旧过好几把椅子
我吃掉过很多粮食
我抹去过很多灰尘
我享用过很多别人的成果
一个叫芸芸众生的词使我一生平安
使我在大多数人的行列
使我原本走过的窄窄的小路
变成了金光大道
不可否认,还有一些事情
我可以胜任。如果别人更需要
我应该让出春天的前沿
与旧年的绿叶并肩而立
编辑:石生
2017.4.27
附【诗歌报约稿信】
诗歌报微信公众号从2016年11月11日起,每周五由值班编辑石生推出“石生荐读”栏目。本栏目主要征收以下内容稿件,在此郑重向您约稿。
内容一:《石生荐读——某某个人诗歌作品》
主要推荐阅读全国各地诗人个人诗歌新作。欢迎全国各地诗人朋友们踊跃投稿;诗人作品后会附上栏目编辑的推荐语或简短评论文字。
备注:旧诗新诗不限。
内容二:《石生荐读——某某地方诗人诗歌作品》
主要针对全国各地地市、县级文联作协诗人群体,用于展示地域性诗人群体诗歌作品,一次性推荐3~5位或者5~10位诗人诗歌新作。与其它栏目不同的是,投稿人最好能提供有关诗人所在地或者家乡的地理人文资料,使读者了解诗人写作的生活背景,起到宣传某个地方的作用,需要配置一定的风光图片。欢迎全国各地地市、县级文联作协组织与我们联系。
诗人作品后会附上栏目编辑的推荐语或简短评论文字。
备注:旧诗新诗不限。
内容三:《石生荐读——某某人观点文章:文章标题》
该栏目主要发布诗人或者评论家的诗歌观点文章,提倡尖锐,拒绝客套。可以有正方反方的争辩、争鸣。
观点文章后后会附上栏目编辑的推荐语或简短评论文字。
投稿要求:稿件以Word文档形式,发送至石生个人邮箱:13761660076@163.com,
所有稿件将择优选用在诗歌报网站每年一度编辑出版的《中国网络诗歌年鉴》纸质刊物上。
您都坚持看到这了
不如扫个码关注下
※ 诗歌报 微信平台每日发布,由义工小组编辑和呈现,欢迎报名加入我们的团队;
※ 欢迎注册诗歌报论坛(www.shigebao.com.cn) 发帖、投稿,暂无稿费,仅为传播